重庆郊区的菜农,坐着地铁去卖菜

清晨6点多,重庆着地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石船站的郊区站门刚打开,菜农们就背着装满蔬菜瓜果的农坐背篓进站(视觉中国/图)
地铁的车厢里有好多菜
5月末的初夏,对重庆郊区的铁去菜农来说,是卖菜卖菜的好日子。
天蒙蒙亮,重庆着地重庆渝北城郊的郊区太洪村还没有醒来,只听见几声鸡鸣。农坐敖逸芳和其他几位村里的铁去菜农背着背篓、挑着扁担,卖菜沿着两侧开满格桑花的重庆着地水泥路走下来。薄雾笼罩,郊区天气微凉。农坐
石船镇就在这条路的铁去尽头。沿着水泥路上行,卖菜几个转弯,便能进入镇子。石船镇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东部,距离重庆主城区约40公里。
敖逸芳将花白的短发拢起,在后脑勺扎了个小辫儿,身穿红色格子短袖。虽然已经年过65,她身体硬朗,精神很好。她的背篓比其他人的更大,加装了四个滚轮,一个铁质拉杆,里面是今日要卖的作物:空心菜、木耳菜、茄子、黄瓜、苦瓜、青椒、生菜、四季豆、大蒜。耐压的硬货装在背篓底层,嫩生生的叶菜则被布条层层捆扎在顶端。50斤收成,三个月耕种的收获全装在那个改装背篓里。
清晨6点,地铁石船站的卷帘门尚未开启,十余名菜农已聚在站口。他们将背篓和扁担随意放在地上,大声闲谈。此刻,更多菜农正从四面八方赶来,他们计划搭乘首班列车,前往城区的早市卖菜。
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从民安大道出发,穿过大型交通枢纽重庆北站,连接渝北城郊的石船镇。这条2022年中旬开通、全长48.54公里的轨道线路,自贯通石船镇及周边乡镇起,便成为城郊菜农们进城的首选交通方式。
今年,美国网红Speed的“重庆游直播”引起了国际关注。洪崖洞夜景、李子坝“轻轨穿楼”的奇观,引发无数人对这座8D魔幻城市的向往。与此同时,这条“背篓专线”也引起了外地人的关注。B站Up主“阿树旅拍100个乡村”在2024年拍摄了石船菜农乘坐背篓专线进城卖菜的景象。此视频获得热评“基建最大的意义在你的这个视频里体现出来了”、“城市的发展就是要为底层人民服务”。
当然,也有网友提出了反对意见——高峰时段,菜农携带背篓、菜筐、扁担等大型物品,可能会占用过多的车厢空间,给其他乘客带来困扰。重庆轨道交通回应:只要行为和物品合规,就不会干涉,车厢配有保洁,会及时处理。
网上怎么评价,敖逸芳并不知情,但她知道这条地铁线火了。她有一部智能手机,平时爱看抖音,也爱玩手机斗地主,偶尔还会熬夜刷短视频。比起民生报道,她更关心自己背篓里的菜。闸门开启时,进站口已经排上了二三十位菜农。敖逸芳慢悠悠地站在队伍末尾,“进去了以后还要等十多分钟,不急。”
5月24日是个周六,去城里卖菜的农民很多,长队排满整个进站口。为了给菜农们提供更便利的出行条件,石船站工作人员不仅会提前5分钟打开进站闸门,还用手持安检仪代替安检机,菜农们不用再放下背篓。
首班车于6:32进站,菜农们拖着背篓和扁担鱼贯而入。石船站是第二个站,车厢内只有零星几位首发站上车的乘客,还有大量空位。菜农们纷纷入座,将背篓放在自己身前、车厢角落或连接处。背篓和菜筐几乎要把车厢塞满,让人难以挪脚。保洁员拿着拖把沿着车厢清洁背篓留下的污渍。
站台上没聊完的家常被再次接起,洪亮的乡音穿透车厢。敖逸芳招呼我帮她占住位置,自己却拿着一把空心菜,穿越车厢给熟人送菜。过了几个站,一群白领上车了,一进入车厢,有人就惊呼,“哇,这么多菜!”许久,一些菜农阖上眼休息。这些凌晨就起床的菜
相关文章
- 潜江新闻网讯(通讯员 宁川川 柳燕)10月20日下午,2023年“湖北工匠杯”职业技能大赛暨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第六届“交通工匠杯”公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宜昌市远安县圆满结束。潜江公路代表队荣获装载机项目2025-07-29
- 盛夏时节,盐津县滩头乡的山坡上,成片的黄桃林硕果累累,金灿灿的黄桃挂满枝头。这片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“蟠桃园”的土地,曾经一片荒芜,如今正以蓬勃的生机和实实在在的效益,见证着滩头乡群众依靠特色产业增收致2025-07-29
- 根據Coin Metrics數據,市值最大的加密貨幣「比特幣」今天接連創下歷史新高,一度衝上11萬1886.41美元,而後小幅回吐漲幅,稍事休息,回跌到11萬887美元附近。您的閱讀篇數已達上限立刻訂2025-07-29
- 美中貿易戰突然就降溫了?美國、中國週末在日內瓦談判後,雙方美言不斷。川普更預告史上「最具重要聲明」,引爆市場期待。您的閱讀篇數已達上限立刻訂閱全閱讀,即可享全站不限篇數閱讀2025-07-29
- 发布者:冬冬 浏览量:6598发布时间:2022/4/29 9:16:00 近日,一款暴热产品穿梭于各大消费市场,众人挤破脑袋都要购买,它就是河南一只狐狸实业有限公司旗下的一2025-07-29
赞助平遥马拉松的“能量霸主”,正在收割1600亿功能饮料市场!
发布者:蒙蒙 浏览量:564发布时间:2025/5/15 10:04:25 当缕晨光刺破平遥古城墙的轮廓,无数双跑鞋在青石板路上蓄势待发。在这场见证千年历史与现代热血碰撞的半2025-07-29
最新评论